据《法治日报》报道,景区近日,餐饮有游客发视频吐槽:“只有他们(景区商家)卖的笔账东西才可以带进去吃,我们自己拿的到底食物就不能带。”视频中,该算景区工作人员制止了游客带食物上山的景区行为,称清扫任务重,餐饮“每天山上都是笔账鸡爪、瓜子皮”。到底
围绕着这件事,该算网络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景区声音:有人认为这“就是为了强制让游客购买景区的商品”;有人则提出“很多游客吃完食物,随手一扔,餐饮景区工作人员的笔账工作量很大”。两种声音各有其道理,到底同时又都并非无懈可击。该算一方面,现实中随手乱扔垃圾的不文明出游行为确实存在;另一方面,需要矫正的是不文明行为,而不是将所有游客都当成“假想敌”。
为什么很多人都热衷于自带餐食进景区?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景区内的餐食普遍价格较贵,有时还挺难吃。如果景区餐饮价格不那么“高高在上”,自带餐食游客的数量想必会大大减少。毕竟,大包小包地携带食物也是一种出游负担。
景区限制游客自带餐食,固然能起到“釜底抽薪”的效果,同时也很容易授人以柄——同样的餐食,为什么景区商家可以卖,普通游客不能带?如果景区只限制自带餐食,而缺乏有效的卫生管理,更是难免让人怀疑:环保压力是否只是赚钱的托词?
景区餐饮价格为何不亲民?由于景区特殊的地理位置,餐饮行业经营成本往往相对较高,这也难免会体现在价格上。对此,多数人都是可以理解并且接受的。令人无法接受的是,有些景区商家抱着“一锤子买卖”的心理,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与高高在上的价格极不相称,以至于让人感觉被“割韭菜”。究其原因,不少景区餐饮都被高价外包给了第三方。相对封闭的景区内,消费者“用脚投票”的权利大大受限。在这样的“卖方市场”,餐饮承包商很容易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,价格高、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。
同样的原因,也很容易使景区管理陷入混乱:既然收了承包商的钱,自然要为其经营提供便利。对于一些景区来说,环保压力固然存在,应对之策却是“看人下菜碟”:对游客自带餐食“一刀切”,对景区商户“网开一面”。这显然有失公平,无助于真正缓解景区的环保压力。
近年来,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推出的“一元午餐”备受好评,对于提高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发挥了不小的作用。由于餐饮是景区提供的,景区出于自身声誉的考虑,更有动力让利于民。相比之下,将景区餐饮外包给第三方,固然可以获得眼前的收益,但如果失去了有效的管理,对于景区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——如果商家急功近利,景区势必会受到牵连。
景区餐饮不仅关乎游客个人的“小账单”,也关乎景区发展的“大账本”。对于景区来说,内部餐饮由谁经营、如何经营,值得科学论证、谨慎抉择。如果内部经营,不妨以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换取游客对景区管理的支持和配合;如果对外承包,那就应该多一些标准化、规范化的管理。
赵志疆 来源:中国青年报
陈诗怡:从案头到田头,架起帮扶的桥梁 | 驻镇她风采④_南方+_南方plus“此时的晨光已染亮稻田,而我的驻镇故事,正从这沾满露水的第一页开始书写。”2023年4月12日,驻韶关市翁源县新江镇帮扶工作 ...
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梁莉莎记者顾艳伟)听讲座就送净水器,还免费上门安装,真的有这种“好事”?6月9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消费者吴女士向钦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称,家中老人参加灵 ...
中安在线、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近日,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公布,其中,安徽省共有合肥八中《深化自主管理,锻造核心素养》等13个项目入选。 为进一步总结交流各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典 ...